长征路漫漫,英雄志如铁。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长征精神,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4年7月21日-26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重走长征路·巧渡金沙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踏上长征路,带着传承长征精神之志,寻访红色旧址,探忆峥嵘岁月。
弘扬长征精神,踏足云南禄劝
云南禄劝,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一站,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
7月21-22日,实践队首先抵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镇政府,与政府相关人员进行了长征精神座谈会。政府人员向实践队分享了翠华镇在弘扬长征精神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并带领实践队成员前往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展开进一步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偶遇禄劝县县委书记杨正山,杨书记提到:禄劝县各族群众把红军视为亲人,红军将士与禄劝人民用真情实意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随后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师生热情讲解了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的革命事迹和重要决策。
接着,禄劝县翠华镇老党员代表带领实践队继续参观学习了红军长征周恩来干部团路居旧址,身处这个充满历史痕迹的地方,实践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跟随长征脚步,实践队下一站抵达普渡河铁索桥战斗遗址和皎平渡口。队友们靠近普渡河旁,湍急的河流、高悬的铁索,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然而,追寻红色足迹的脚步从未停歇,实践队带着对普渡河铁索桥战斗精神的敬意向皎平渡启程。踏上皎平渡大桥时,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座大桥横跨在湍急的江水之上,仿佛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为了更深刻地感受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实践队成员决定以独特的方式致敬这段历史,成员们选取了两处最能体现红军渡桥艰辛与决心的场景并分别还原了当时的油画。那一刻,实践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弘扬长征精神,北上四川会理
四川会理,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总结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确定红军过金沙江后的行动任务,统一思想认识。
7月23日,实践队走进了四川省会理市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纪念馆内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讲解员生动讲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实践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故事,感受着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实践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青狮行团队,双方进行了学习长征红色精神经验交流,共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会理市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纪念馆副馆长邹海龙表示,非常欢迎广大青年学子前来学习和交流,并希望实践队成员们能够将在纪念馆所学到的长征精神带回学校和生活中,成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使者。
为对邹馆长的细心指导与讲解表示感谢,实践队指导老师王雪钰代表全体成员,向纪念馆邹馆长赠送了一份极具特色的延安红色剪纸。
弘扬长征精神,远赴迪庆
云南迪庆,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迪庆藏区。红军在迪庆期间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与当地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7月24-25日,实践队抵达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金沙江大拐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至金沙江畔,面对敌军围堵,红军巧妙周旋,趁滇北金沙江沿岸兵力空虚,在当地船工帮助下,历时7天7夜,成功借6只木船渡过金沙江,摆脱敌军,为长征胜利奠定基础。
实践队抵达金沙江畔时,眼前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成员们被这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他们驻足凝望,想象着红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坚定足迹,心中的崇敬之情愈发浓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精神在人们心中的传承,实践队四位成员展开了随机采访路人长征红色知识的活动,受访游客热情地分享了他们所知道的长征故事。其中一位游客回忆起小时候从长辈那里听到的关于红军的英勇事迹,他说:“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红军的坚韧和勇敢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告别金沙江大拐弯,实践队踏上了新的征程,目标直指贺龙桥。贺龙桥于1958年9月建成,桥居金沙江险要处,因红二·六方面军长征途经此桥附近,为纪念贺龙元帅,更名为贺龙桥。桥下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贺龙元帅带领红军战士们在此英勇作战的故事。
成员们仔细观察着桥上的每一块石板,感受着岁月的痕迹,心中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油然而生。面对这座承载着厚重记忆的桥梁,成员们激情满怀,在雨中齐声朗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豪迈的诗句在桥畔回响,成员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长征精神的赞颂。
随后,成员们的目光从桥身延伸至桥对面山腰上的得荣县红军长征陈列馆。成员们跟随工作人员的步伐依次参观了“战略转移,西征入川”,“红二转战,得荣荣光”,“会师甘孜,北上抗战”,“长征精神,得荣力量”等四个单元。大家通过观看历史资料、倾听红色故事讲解、交流参观感受,一起重温了长征的峥嵘岁月,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得荣县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一站,当地人民为红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画面。
为了促进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怀着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热忱和对两地精神纽带的珍视,实践队指导老师王晶代表成员们向陈列馆的工作人员赠予了一份饱含深情的延安特色礼物,这不仅是一份简单的馈赠,更是两地红色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先烈
7月26日,实践队抵达迪庆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瞻仰活动。实践队的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6天重走长征之路的学习,将更加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传承和弘扬烈士们的崇高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长征精神,续写中华辉煌
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受益匪浅,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动力。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从长征精神中学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等优良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长征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指引,帮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
图文来源:明德新青年 重走长征路“巧渡金沙江 红星耀乌蒙”赴云南禄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
图文编辑:李甜甜
指导老师:王晶、王雪钰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xb.guoyanghuaqing.com/6932.html